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文|李砚
编辑|李砚
《——【・前言・】——》
提起“两弹一星”,不少人总把功劳全算在科学家头上,张口闭口钱学森、邓稼先,却鲜少有人想起彭德怀。可真翻遍当年的档案、听亲历者回忆才知道,要是没这位急脾气的元帅,中国导弹事业的起步,恐怕得晚上好几年。
朝鲜战场的血,让彭德怀比谁都急
1950年的朝鲜,志愿军的步枪对美军的飞机,差距摆在那儿。彭德怀作为总司令,亲眼看着战士们在轰炸里冲锋,这种“落后就挨炸”的滋味,他记了一辈子。1955年钱学森刚从美国回来,考察齐齐哈尔的军工厂还没歇脚,彭德怀就把人拉进了军委小会客室。
桌上摊着张糙纸草图,画的是内蒙古射击场的轮廓,彭德怀没绕圈子,直愣愣问:“五百公里射程,三年能不能飞出去?”钱学森低头算完,说五年保险、拼命三年也成。就这两句话,后来撑起了中国导弹事业的第一根架子。
要啥给啥,彭德怀开的“绿色通道”有多硬
定了要搞导弹,彭德怀立马给团队批了“兵团级建制”,代号0211,直接归国防部管。那会儿搞科研缺的不光是钱,是成吨的高纯铝、难熔金属,还有懂电真空、自动控制的人才。聂荣臻说“先把人支援过去”,这话就是冲彭德怀的急劲儿来的。
1956年北京西山办导弹培训班,讲义三大本,多半是外文,翻译们熬夜到三点赶稿子;选基地时,莫合罕、酒泉、张家口三个地方的资料堆了一桌子,彭德怀拍板酒泉,就俩理由:地广人稀、铁路能延伸。后来技术人员把他那句“等导弹飞起来,谁也别说咱没地方放长空”,刻在了发射工位的钢梁上。
苏联专家走了,彭德怀一个“干”字顶上去
1958年中苏闹僵,赫鲁晓夫撤走专家,连图纸都带走了。聂荣臻半夜给彭德怀打电话,语气里满是急劲儿,彭德怀在电话那头沉默几秒,就蹦出一个字:“干!”这字像锤子,敲在工程师们心上——没了外人帮忙,咱自己来。
那年秋天搞全流程测试,按规矩该在三十公里外的指挥所等着,可零下十三度的凌晨,彭德怀偏要守在二号坑道口。有人劝他去取暖,他摆手说“等它点火”。三分钟后,七吨重的导弹冲出发射架,首枚国产近程导弹试射成功。夜里庆功时,他还惦记着:啥时候能把核弹头装上去?
没等到庆功宴,他的签字还在流程里
1964年10月16日,原子弹在罗布泊炸响;1966年10月27日,导弹带着核弹头命中靶区。可这两场大喜事,彭德怀都没亲眼看见——那会儿他已经因庐山会议被隔离审查了。但技术人员在核对指令流程时,还能看到他早年签下的钢笔字,一笔一画都透着当年的急劲儿。
钱学森后来回忆,每次提起这事,声音都放得低:“有些功劳,他没来得及亲眼看见。”1970年“东方红”卫星上天,火箭厂的老技师擦着眼泪说“咱穷得硬气”,钱学森在家接到贺电,突然跟同事说:“彭老总若能听见,一准又拍桌子笑。”
1999年的答案,钱学森没忘彭德怀
1999年国家要颁功勋奖章,记者问钱学森“最难忘谁”,他直接提了彭德怀。说朝鲜战场让彭德怀尝够了落后的苦,所以在导弹项目上才格外急;要是没那股子急劲儿,立项时的经费、设备、人才,哪能那么快凑齐?
这话一点不假。那会儿国家穷,要把钱从粮食、衣服上匀给科研,得有人拍板;要把各地的专家调到戈壁滩,得有人开绿灯;苏联人撤了摊子,得有人喊“干”稳住人心。这些事,都是彭德怀扛下来的。
不是运气,是急与稳凑成的“三级跳”
有人说“两弹一星”是运气好,可哪有那么多运气?彭德怀的“急”,是战争记忆催出来的紧迫感;钱学森的“稳”,是科学方法找对的路径。一急一稳,才让中国在十五年里完成了从导弹到原子弹、再到卫星的“三级跳”。
那些藏在档案里的电报、草图、批示,看着普通,却记着一个国家咬牙前行的日子。彭德怀没留下多少关于导弹的名言,可他那句“图纸带走不了脑子”,比啥都管用——这股子不服输的硬气,才是“两弹一星”真正的根。
参考资料:
《“两弹一星”工程史料汇编》,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,2019年版
《钱学森晚年访谈录》,中国航天出版社,2021年重印本
《彭德怀与国防科技建设》,军事科学出版社,2020年版
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期建设纪实》,甘肃人民出版社,2018年版
《“两弹一星”元勋口述史》,人民出版社,2022年版
股票配资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